口吃是指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。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。通称结巴,它牵涉到了遗传基因、神经生理发育、心理压力和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的,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。口吃可见于年龄的人群,但一船多在15—9岁起病.其中2—35岁,5—7岁是两个发病高峰。口吃患儿占总数的1%一4%。其中大多数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治而愈,男孩较女孩的发病率高2—4倍。
口吃的病因和以下几点因素有关系:
1.生理原因。有人认为口吃与遗传或某种脑功能障碍有关。
专家表示,这造成大脑皮层与说话能力有关的地带出现不衔接的状况。由于左脑未能充分掌握让语言区域运作的时间性,左脑过度弥补这个缺失,令说话不能流畅。利用核磁共振仪器扫描口吃人士的大脑时,研究员发现,他们左脑某个地区的组织结构与说话正常的人士非常不同,那个区域的纤维连接大脑用作说话及组织说话的部分,这可证明为何某些人由小时候开始便口吃,其他人则不然。
2.心理原因。如精神紧张、焦虑、应激。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。
3.语言神经中枢发育不良或受到损伤以后造成功能性障碍。即与发音、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。
4.生理疾病。如儿童脑部感染、头部受伤以及患百日咳、麻疹、流感、猩红热等传染病后也易引起口吃。
5.模仿和暗示。
三项判断是否为口吃
口吃主要表现为言语节律失调语音或字句的重复、中断、阻滞而不流利,可伴有言语助动的动作,如跺脚、拍腿等。口吃患儿常表现胆小、退缩、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绪障碍,必须符合下列三项:
1、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;
2、无表达内容障碍;
3、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。